道地

  • 新聞
    • 道·時事
    • 道·設計
    • 道·活動
    • 道·旅行
  • 主題企劃
  • 專欄
    • 鄭台祥.談天道地
    • 劉孝儀@雪菲爾
    • 侯志仁@西雅圖
    • 詹鳳春.自然共生
    • 陳薇安@米蘭
  • 學堂
  • 產品
  • 獎項
  • 作品
  • 地圖
  • 公司
  • 專業夥伴
  • 所有專欄
  • 李思萱@紐約
  • 道法自然進行式特刊
  • 蔡亞彤@香港
  • 陳薇安@米蘭
  • 詹鳳春.自然共生

科學只是手段(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二)

麥克哈格派的觀點認為,任何實質形式上的設計,在展開之前,都必須經過「生態學」這一關的檢驗,套用地景設計理論家 Marc Treib 的話,「只要過程正確了,那麼最終產出的造型本身也必然是好的」。彷彿只要方法足夠客觀,適宜的地景美學便會水到渠成。換句話說,一切講求客觀、公開、透明,讓數據說話。設計者個人的美感表現、藝術天分,則退居其次。 既然自然這麼偉大,充滿奧義,讓祂來做設計,怎麼可能會出錯呢?

閱讀全文
鄭台祥

科學只是手段(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二)

當自然成為信仰 (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一)

「自然」這個始終不斷流動、模糊的大概念,在「生態」、「科學」手法等基礎框架的錨定之下,變得不再那麼虛無飄渺。透過分級、疊合、組織、評估……等視覺化技術的呈現,人與土地的關係會變得清楚,能夠進一步被實證、檢驗,成為設計規劃過程重要的決策工具。最終的指向,當然是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

閱讀全文
鄭台祥

當自然成為信仰 (伊恩.麥克哈格和他的時代之一)

場所精神、主客對調、可逆性(看不懂的詞彙之三)

觀看下雨的同時,在意識和雨之間,究竟處在何種「接收-反應」的狀態呢?如果說,意識本身就有預知、甚至回頭強化外界刺激的能力,預感觸發記憶,記憶觸發預感……那麼,與其說它是一線性的因果關係,不如說更接近自體循環般的連鎖反應吧?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場所精神、主客對調、可逆性(看不懂的詞彙之三)

英戈爾和他身土不二的時間性(看不懂的詞彙之二)

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地景設計界流行的幾個關鍵字:比如說,強調「動態的未完成」(地景都市主義天條); 強調「共感體驗」(大地藝術的沉浸式氛圍); 強調「在地」、「手作」(地方創生產業的小腦反射式用語)…重讀「地景的時間性」,你可能會恍然大悟,原來這些在設計界氾濫成災的詞彙,人類學家早以一種預言性的聲音說了出來。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英戈爾和他身土不二的時間性(看不懂的詞彙之二)

你說,到底什麼是「地景現象學」? (看不懂的詞彙之一)

「地景究竟是我們身處其中的世界,還是外部觀看的風景?」這一再重複到近乎老掉牙的命題,彷彿讓我們繞了一圈,又回到了起點。如果說,「地景現象學」就是這麼信手拈來的東西,召之即來、揮之不去,有如空氣與水,即使你無須刻意找尋,在某個靈光乍現的時刻,它的隻言片語、零散觀念會主動走向前,包圍住你,成為你思考感受世界的基準。那麼,這是否說明了它的本質,正如同浩瀚的宇宙星叢,無邊無際灑落一地呢?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你說,到底什麼是「地景現象學」? (看不懂的詞彙之一)
  • 上一頁
  • 1
  • 2
  • 3
  • 4
  • 下一頁

服務

  • 作品
  • 獎項
  • 專欄
  • 公司
  • 專業夥伴
  • 學堂

關於我們

  • 關於道地
  • 投稿
  • 合作提案
  • facebook
  • instant
  • youtube

+886-2-2778-0650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310號5樓

Copyright © 2024 Daodi New Media All RightsReserved. ©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