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

  • 新聞
    • 道·時事
    • 道·設計
    • 道·活動
    • 道·旅行
  • 主題企劃
  • 專欄
    • 鄭台祥.談天道地
    • 劉孝儀@雪菲爾
    • 侯志仁@西雅圖
    • 詹鳳春.自然共生
    • 陳薇安@米蘭
  • 學堂
  • 產品
  • 獎項
  • 作品
  • 地圖
  • 公司
  • 專業夥伴
  • 所有專欄
  • 李思萱@紐約
  • 道法自然進行式特刊
  • 蔡亞彤@香港
  • 陳薇安@米蘭
  • 詹鳳春.自然共生

原生植物園藝化開發

原生植物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已適應當地風土氣候並與其他生物形成生態系統,提供很多野生動物之棲地,也和人類的文化保有連結。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種植原生植物,理由便基於原生植物在生態系中與各物種較易共存共榮,也可以成為當地野生動物食物及棲所之來源,在生物多樣性性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栽培上也較適應氣候環境,亦有較強的病蟲害抵抗能力。

閱讀全文
陳坤燦

園藝作家 / 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技術組組長退休

原生植物園藝化開發

什麼是「景觀」?(土地 Land 如何成為地景 Landscape)

「土地」(land)是如何成為「地景」(landscape)的?若要從藝術史當中尋找答案的話,馬爾科姆(Malcolm Andrews)在「風景與西方藝術」(Landscape and western art)一書或許提供了些許線索。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什麼是「景觀」?(土地 Land 如何成為地景 Landscape)

「紅樹林突破」是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共識之一

2023 年 12 月,「紅樹林突破」成為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共識之一。此前,2021 年 6 月聯合國政府間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科學政策平台(IPBES)和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共同指出,紅樹林本身是碳匯,同時也是海岸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因此保護紅樹林,等於同時保護生物多樣性與碳匯是雙贏策略。「紅樹林突破」專案將有助於將資金導入紅樹林復育與保育。紅樹林為何...

閱讀全文
林幸助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終身特聘教授、環境保育暨防災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

「紅樹林突破」是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共識之一

都市環境設計與自然共生

面對環境劇變,過去傳統植栽規劃已難以應付各種需求。都市與自然共生的綠化規劃下,由於各個樹種所需求的環境不同,而相同樹種因生長環境也會產生個體之差異性,藉由應用科學的理論及技術手法,更加有利於合理配置並建構生態共生機能環境。就預防與保健觀點,運用植栽專業知識並結合微氣候科技,將成為未來都市綠化趨勢。

閱讀全文
詹鳳春

東京大學都市工學環境設計工學博士,東京大學農學院森林植物學農學碩士。前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兼任助...

都市環境設計與自然共生

什麼是「景觀」? (米德哈尼斯的道路)

地景是張力,談論地景卻令人欲振乏力。因為它太豐富、太浩瀚了,有時矛盾的令人不知所措。我們可以從字源學談起、從地理學談起、從詩歌文學、名言佳句談起,也可以從地球歷史談起。然而,在 46 億年的地球歷史面前,我們都還是小嬰兒。小嬰兒在張口說話之前要先學會看,而地景作為一種 Dennis Cosgrove 口中的「觀看之道」(Ways of Seeing),「圖畫」大概是最直觀的媒介了。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

什麼是「景觀」? (米德哈尼斯的道路)
  • 1...
  • 上一頁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下一頁

服務

  • 作品
  • 獎項
  • 專欄
  • 公司
  • 專業夥伴
  • 學堂

關於我們

  • 關於道地
  • 投稿
  • 合作提案
  • facebook
  • instant
  • youtube

+886-2-2778-0650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310號5樓

Copyright © 2024 Daodi New Media All RightsReserved. ©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