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當敘事的光感,景觀照明的路上觀察學 燈光既具象但也抽象,可以左右觀看者的情緒及感受,具象的表現在視覺的舒適度及畫面的呈現,抽象的部分則是留存在心靈層面對事物的感受。 閱讀全文 劉懷君 照明設計師 / 有珖設計協同主持人 / 曾任月河燈光設計有限公司資深照明設計師 / 原碩照明設...
台灣非都市水岸環境營造的觀察與見解 景觀大獎邁入第 9 年度,歷年參賽作品積累相當多樣與豐碩的規劃設計成果。每屆除有不少佳作提供優良作品評賞與觀摩機會外,更營造出集體共學的珍貴價值。本文就近兩年非都市型水岸環境類型數個得獎作品的觀察,論述筆著們的看見與肯定,同時提出待精進或可調修之見解,目的在於拋磚引玉、思維交流,實踐共學精神,追求集體更卓越的演進。 閱讀全文 古禮淳/王秀娟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名譽理事長、台灣景觀大獎評審委員、水岸環境規劃設計與營造資歷:東北角海岸觀光遊...
社會力與都市設計交會的活教科書:基隆城市博覽會 基隆市政府在 2022 年 6 月舉辦城市博覽會,透過四個展區呈現兩屆市長任期間對基隆都市治理、都市設計的成果。基隆市政府跨越中央、地方的權管藩籬,創造不同土地權屬單位正式與非正式的溝通對,促成民間社會力參與都市改造過程,以城市博覽會的形式開啟社會大眾對都市治理與都市設計的親身體驗、親近學習。本文剖析介紹這段社會力與都市設計交會、彷彿一本活教科書的一些面向,展望未來系統性都市設計與民間社會動... 閱讀全文 連振佑 朝陽科技大學景觀及都市設計系副教授
原生植物園藝化開發 原生植物經過長時間的演化,已適應當地風土氣候並與其他生物形成生態系統,提供很多野生動物之棲地,也和人類的文化保有連結。近年政府大力推動種植原生植物,理由便基於原生植物在生態系中與各物種較易共存共榮,也可以成為當地野生動物食物及棲所之來源,在生物多樣性性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栽培上也較適應氣候環境,亦有較強的病蟲害抵抗能力。 閱讀全文 陳坤燦 園藝作家 / 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技術組組長退休
什麼是「景觀」?(土地 Land 如何成為地景 Landscape) 「土地」(land)是如何成為「地景」(landscape)的?若要從藝術史當中尋找答案的話,馬爾科姆(Malcolm Andrews)在「風景與西方藝術」(Landscape and western art)一書或許提供了些許線索。 閱讀全文 鄭台祥 景觀設計師 / 美國麻省大學景觀建築碩士